什么是禽流感?
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,容易在禽类(特别是鸡、水禽、鸟类)之间引
起流行。
根据致病力的不同,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、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。
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(以H5N1和H7N7为代表)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、危害大、病死率高,被世界
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,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。
什么是人禽流感?
人禽流感是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某些亚型(如A (H5N1)、A(H7N7)、A(H9N2)、A(H7N9)后引起的
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严重者可导致死亡。
早在1981年,美国即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。1997年,我国香港特别行政
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,导致6人死亡,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。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,其中球形直径80-120nm,有囊膜。基因组为
分节段单股负链RNA。依据其外膜血凝素(H Hemagglutinin)和神经氨酸酶(N Neur aminidase)蛋白
抗原性的不同,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(H1~H15)和9个N亚型(N1~N9)。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
外,还可以感染猪、马、海洋哺乳动物和禽类。
感染人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、H9N2、H7N7,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最重,病死率高。
人禽流感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?
1、经呼吸道传播,在被病毒污染的环境中吸入带有病毒的空气。
2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病禽类的分泌物、排泄物、血液等。
3、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。
人禽流感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?
1、多数人表现为流感样症状(如发热、咳嗽、头痛、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)。
2、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,表现为高热、咳嗽加剧、气促、鼻翼扇动、呼吸困难、烦躁、嗜睡、意识
障碍、休克等症状,甚至导致死亡。
患者呈急性起病,早期表现为类似普通流感。主要为发热,体温大多持续在39℃以上,可伴有流
涕、鼻塞、咳嗽、咽痛、头痛、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、腹痛、腹泻、稀水样便等
消化道症状。
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,病情发展迅速,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,可出现急性
肺损伤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(ARDS)、肺出血、胸腔积液、全血细胞减少、多脏器功能衰竭、休克
及瑞士(Reye)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,可继发细菌感染,发生败血症。
采取预防措施,提高自我防护能力?
1、尽可能减少与禽类的接触,尤其是与病、死禽的接触,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;如接触过禽鸟
或禽鸟粪便时,要及时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消毒清洁双手。
2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,任何肉、蛋食物要彻底煮熟后 食用,不吃生的或半熟的鸡肉、鹅肉、鸭肉
等肉类和蛋类食品、
3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、用正确的方法洗手,保持手部清洁;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遮掩口
鼻;家居室内要勤通风换气。
4、要做好个人保护。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;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;出现不适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
构就诊。
5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、注意营养平衡,适量运动,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,以增强抵抗力。
正确洗手方法:
一、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洗手:
1、接触眼、鼻、口前,打喷嚏及咳嗽后;
2、准备进食或处理食物;
3、如厕后或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;
4、触摸过公共物品,如电梯扶手、升降机按钮及门把手等;
5、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,及处理过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。
二、正确洗手:
1、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清洗双手;
2、加入皂液,用手擦出泡沫;
3、最少用二十秒时间揉搓擦手掌、手背、指隙、指背、拇指、指尖及手腕,揉搓时切勿冲水;
4、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;
5、用干净的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,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;
6、双手洗干净后,不要再直接接触水龙头,先用抹手巾包裹水龙头,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,或由
他人代劳。
三、注意问题:
1、绝对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纸巾;
2、用后纸巾不要乱扔,应放在垃圾桶内;
3、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,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,如能预备多条毛巾供替换,则更为理想;
4、在没有洗手设施的情况下,可用含65-95%酒精的洗手消毒液消毒双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