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CC置管技术解决病人输液难题 [2012/06/09]

通常情况下,医生为病人注射输液都是输液一次扎针一次。可是对于需要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或是需要通过静脉输注高渗性、有刺激性的药物,如化疗、胃肠外营养(PN)等液体的患者来说,反复地扎针可能造成创伤,加重病人的病情及痛苦。而PICC是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,可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患者血管与输液管建立通道,长期为患者提供输液治疗,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。

我科近期就遇到了两例必须采用PICC置管技术方能解决输液问题的患者。

樊艳华护士介绍,其中一例病人住院时间已长达4个多月,由于长期输液,外周静脉已经完全被破坏,看到的都是毛细血管;双侧的股静脉已经相继被置管几次,加上病人昏迷状态长期卧床,气管切开,全身轻度浮肿,每天护士花在这名病人身上扎针的时间至少40分钟。尽管对PICC置管技术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但樊艳华对这个患者是否能够成功置管依然难有把握。她当时对患者家属说:“这是我所遇到的最没有把握的病人,难度很大,已经完全看不到血管了,只能凭感觉,既然家属信任我们,我就尽量试穿吧!”好在家属的信任为她增添了信心,最终在病人的右手背部一条非常表浅的静脉置管,置管后管道输液通畅,一切正常。

而另一名病人是一位高龄老人,全身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脂肪瘤,以四肢最为多,双上肢的静脉曲张明显,脆性大,大多是毛细血管,脂肪瘤几乎遮盖了全部静脉。入院当天,医护人员就已建议为病人进行置管,但其家属抱着“能打几天就几天的心理”而拒绝了。第二天夜里,2名值班护士围着病人艰难的扎针,并用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勉强完成了穿刺后,家属明白为老人置管的重要性。樊艳华护士表示,这个患者的置管难度比上一位患者更大,但只要认真地去做,最终还是能够成功,总比让护士们每一次扎针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还使病人反复承受痛苦要好。

神经外科护士长认为,PICC置管技术不仅使长期输液的病人减轻经济负担和皮肉的痛苦,也减少了护士们反复为病人穿刺的时间,缓解了工作压力,更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。对神经外科大多数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来说,这项技术尤显重要。

 

陈月婵